喜马拉雅山是什么颜色?
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,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-帕尔巴特峰,东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-巴瓦峰,在2400多千米的东西延伸中,其西段和中段以海拔7000~8000米的高峰为主,东段则主要由5000~7000米的山脉构成,在东、中、西各个不同的地段上,具有不同的地理景观。
喜马拉雅山脉的构造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地质年代,从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起,这一地带就与其他地块开始分离,成为孤立的冈瓦纳古陆,在古生代后期以至中生代,这一古陆沉溺于特提斯古海中。至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中,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碰撞、挤压。在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中,喜马拉雅山开始强烈抬升,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。在山脉抬升过程中,地表还受到广泛的冰川作用,形成众多的冰蚀、冰碛地貌。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山系最密集的地带上,从北到南次第平行分布着一条条平行的山系,依次有雅鲁藏布江山系、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一高黎贡山、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之间的第七山系。
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,源远流长,水量充沛,南坡河流短小,水量较小;山脉南坡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,降水丰富,雨季长达半年,为印度次大陆的湿润区。北坡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,属半干旱区。从北到南,随地势降低,气候逐渐变暖,最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气候是藏南的半干旱暖温带,终年无冰冻,南段山地年降水量可达7000毫米。
南北两侧不同的水源条件和气候条件,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两侧分异的自然环境。